此往后,君臣之别,我会记住的,但你也一定要记住,我有多爱你。”
李泱气息一滞,此时他宁愿游夙强硬地拒绝,他害怕自己眼神不再平静,便急忙垂下眼睛,可他的眉间仍旧蹙着,游夙靠近了去吻他,动手便去解他的蹀躞带。李泱回过神,沉声道:“这是在军营,你不要胡来。”
游夙轻笑着含住李泱的耳垂:“那你可要忍住,千万别作声。”
外面刚劲又肃杀的寒风凛凛,而账内的他们正在抵死缠绵,当游夙进入他的时候,李泱觉得很痛,但无论多痛,他都仍觉得不够,较之李泱心中之痛,这实在显得太苍白太不堪一击。游夙所有的想念皆化作占有,不断重复地向李泱诉说着,情潮之中,两行眼泪忽地从李泱的眼角滑落,但在被发觉之前,便早已悄无声息地没入了他的发间。
—————————————————————————————————
137
当初吐蕃之所以会选择在六月奇袭凉州,正是考虑到若战事持续至冬季,而中原军队不善于在高原作战,必定不会贸然追击,可不曾想在地势复杂的长石谷地区,中原军队竟选择发起强攻。于吐蕃而言,眼下已是退无可退,除了背水一战誓死抗争外,别无他法。
此番乃是乘胜追杀,士气高昂,而此次游夙所带的前锋正是朔方军队中最为强悍的丰安军,并且此次的四千人更是精挑细选,说是游夙的亲信部队也不为过。
交手半年,吐蕃的将领也已知晓游夙的手段打法,从接到消息起,他们便严阵以待。这几个月来,他们吃了游夙不少亏,胜败之争尚且不论,可光凭游夙杀了他们一万多名受俘士兵,这便足以让吐蕃人对游夙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此次朔方军的目的是将吐蕃军队冲击分散,以便高承恩等人从侧翼将其包抄围截。一开始吐蕃人认定中原军队会有援军,因此采取保守打法,整编队伍紧紧靠拢在一起,绝不给敌军深入的机会。朔方军四千人锋芒尽露,可面对三万吐蕃精锐,若无后援,他们也支撑不了多久。
丰安军使同时也兼任游夙的副使,他与游夙并未参战,可左右两翼的援军迟迟不到,而前去报信的副将也一去不回,他眼看着同袍不断倒下,心中既愤慨又紧张:“将军,去通知高将军的人已经走了两拨,却还未见回信,这样耗下去,我方人马支撑不了太久!”此时吐蕃人也觉察出了中原军队的不对,转守为攻,尽力拼杀。
游夙双目森寒,战马也不安起来,不断地在原地踱步,他冷声道:“不会有援军来。”游夙此时明白了那日李泱再三提起让他速回长安的真正用意,李泱并不是真的忌惮他重权劲兵在握,而是为了让他打消对此次长石谷战役的疑虑,也怪不得他会直言皇帝早已想让自己回京,因为李泱根本就不准备让他活着走出长石谷。
兵器交接的声音,厮杀喊叫的声音,北风嘶吼的声音,霎时间都离游夙而去,天地在这瞬间仿佛陷入了安静,只有那日李泱说话声音回响在游夙耳边,他问他好不好,有没有受伤,问他记不记得那年在长乐郡王府,还力劝他战后立即随他回京。原来李泱的每一分关心,担忧与恼怒都是佯装的。他是真的要他死。
游夙短暂地闭上了眼睛,再睁眼时,他眸中全无半点情感,银甲映长枪,气势傲然又决绝。
高承恩眉头紧蹙,时机已过,可雍王却迟迟没有下令增援游夙,他心中也是焦急异常,不断打发人去询问,可收到的回音都是让他再等等,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调转马头,打算亲自去请示,他手下副将劝阻再三,但是根本就拦不住。高承恩向来不满游夙穷兵黩武残暴嗜杀,但他也做不到冷眼旁观,看着游夙及数千将士白白战死沙场。
斥候每过一刻钟便从前方发回战报,告知李泱长石谷的战况如何,他闭眼听着,却一语不发,掩在袖中的手掌紧紧地握着,指甲嵌入掌心,混着冷汗,隐隐生疼。
“禀殿下,前锋折损过半!”
“禀殿下,前方将士已不足一千!”
“······不足七百!”
“······不足五百!”
“前锋已拼尽全力,折损死伤巨大,殿下,若再不出兵,前锋怕是会全军覆没!”
“殿下,朔方军尚能站立厮杀的,已不足两百!”
李泱此时终于睁开了一直闭着的眼睛:“传我的令,让左右两翼陇右军立即发兵!”
王呈原恭敬地立在李泱身后,他随即大声喝止道:“慢着!”他上前几步,低声对李泱道:“此行是何目的,您比我清楚。此事要是办不成,殿下该如何向圣人交待?”王呈十分不解,这次的谋划全然是雍王准备的,他不过是奉皇帝之命,前来暗中监督,可雍王此时为何突然改了主意?只要游夙一死,李泱回京后便能入主东宫,何苦在此时徒生变端。
“来人。”
驻守在账外的卫士闻声立即入内,李泱又道:“请王副使下去。”他说又瞥了王呈一眼,王呈从未见过的雍王端着那副神情,冷漠、疏远又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