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抉择不后悔
2004年。北京。
电影学院附近的一家酒吧,很多男男女女集体举起了手中的扎啤杯子,然后不顾漫出的酒液碰撞在了一起。庆祝一场刚在大剧院场景剧演出的成功。
到场的除了演出场景剧的这些北影各系大三大四的学生之外,还有不少在北京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赶到庆贺。
场景剧是北影表演系对外举办的一个小型剧目,掀起过一小阵的不俗的反响,于是前后正式演过三场,在这个大剧院上面应该是相对而言规模最大的一次,下一次在北广园区的演出过后,就是剧目最后一次表演了。
但无论如何,这对这些明年或许就要离开北影的学生都是最难以忘怀的记忆。毕竟这个学校虽然不乏刚入学就和影视公司签订合同出演电影的未来明星,但大部分人都是一直按部就班直到毕业离开这个学校也没有这种机遇的人们。更多人还会在染缸一样的社会中迷失。
譬如碰了杯过后有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生就在堂而皇之的对话,一个漂亮女孩说她喜欢的男人叫她毕业后别去拍电影电视剧了,直接去他的公司上班,过去了他就会和自己没有感情基础的老婆离婚,而那个男人才给她买了辆甲壳虫车,她很矛盾不知道怎么办。另一个中戏的女孩就劝她别冲动,现在这种老男人追求的是肉体和心灵,一旦腻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接着那女孩又转而谈起自己男朋友,带她见识的世面如何如何之类的。
这类的讨论还比较多,但在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就读大三的李璐梅知道这种讨论多少有些代表这些女孩不甘心的意思。因为她们都知道这场场景剧之所以在北影学校方面协调下进行了三次演出,很重要的原因是去年在上海拿到了影视艺术新人奖项的陈灵珊。如果不是如此,大概人气都会低迷很多。所以这些女孩讨论一下其他方面,是因为知道自己实力不比陈灵珊,但其他方面却不甘示弱。
聊天中有人就说陈灵珊毕竟去年在上海影视艺术新人大赛拿了个一等奖,以后怎么论都有这份资历摆在这里。未来机遇必然不断。
作为陈灵珊从小的闺蜜李璐梅在兴致中讲起陈灵珊从小成长经历,说当初她在学校里就是班花级花什么的,很多人觉得未来她以后也就是能走演艺这条路的料子,现在果不其然。众人又纷纷对现在剧目组核心的陈灵珊起哄。
陈灵珊倒是很谦虚的摇头摆手,然后暗中警告李璐梅别一喝高了什么自己隐私都朝外吐。但酒桌的氛围越来越浓,有人又说起中戏的某某某,说“你们知道吧,她那个四十岁的男朋友人家来历不凡,是某某集团的股东...”,有人说起他们朋友圈认识的一些幸运儿,因为机遇现在如何小有名气,或者系上面某某某家生意做到韩国去了,某某某家庭显贵,
有良好机遇如何。
李璐梅不甘示弱道,“要说同学中的话,我们以前的高中同学里也有一个,他在那期间去过一次国外交流,后来好像和美国社交网络有了联系和约定...最后他在上海创立了中国脸谱。”
有人哗然。有人半信半疑,北影中戏这些地方你要说你是当红小生的同班同学,兴许有人相信。你要说你找了在某某集团的高管做男朋友,也有人相信。但要说你的同学和国际巨头公司有联系,创立了相应的公司,这只有马云和李彦宏的那些杭州和清华的同学相信。也有人疑惑的问你们在说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李璐梅说完才意识到似乎多了嘴,朝陈灵珊看去,她仪态万千面带微笑的和旁人喝酒聊天,只是偶尔才瞟向李璐梅,眼神狠狠的剐了她几眼。李璐梅吐吐舌头,意识到她早下过通牒,让自己永远不要提及那个人和这个事情。
晚上两人单独出来透气,将酒吧的喧嚣抛之脑后。在路边的长椅上,李璐梅说,“今天的演出真不错,下次在北广你还要把我叫上...天有点冷吧,那边有个小店,我去买两杯咖啡。”
李璐梅在便利商店透过窗看到长椅边的陈灵珊百无聊赖,然后她迈着两条长腿到旁边路口的报亭观望,似乎看到了个隐晦的标题,然后买了份平时绝对不会买的。再走回长椅,但是越走越慢,最终在长椅边顿足。
李璐梅一头雾水的端着两杯热咖啡过了街来到陈灵珊旁边,看到她面色呆滞的坐在长椅上,旁边的报纸正翻开着,那是本翻开了第四版内页的报纸,李璐梅第一时间注意到的并不是报纸上细小的文字,而是一副彩色的照片。照片大概是有些日子且在原照片上翻拍的原因,色泽有些泛白失真。
照片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涂鸦的背景墙,墙上写着英文的脸谱名。
占据照片二分之一面积的是三个男人,两个外国人,一个亚洲人。
马克扎克伯格穿着一件美国烂大街的“northface”牌子衣服,双手支地的坐在地上注视着镜头。最右边依靠着宜家木桌的达斯汀.莫斯科维茨,他旁边的桌子上是一台电脑,电脑上还在运行dos窗口的数据流。在他们两人中间靠近幕墙的是坐在一张皮椅上面身着白色衬衫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