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虽然不理解江潮的练军之法,但也不得赞叹子弟军曾经的辉煌,但他还是对此嗤之以鼻。
他只是认为,江潮的子弟军厉害,应该是运气而已,可能是吹捧起来的。
不过,眼前的这只八千人的军队,倒是给他的感觉,还算不错。最少,在军容上,比他看到的大部分大赵军队要严整得多。
士气上,好似也比其他大赵军要强上几分。他又不得不佩服江潮的能力了。
他哪会知道,眼前这些淘汰下来的子弟军,再怎么说,也经过了一系列的训练,多少会有些跟子弟军接近的气质。
但也仅仅只是气质而已,他们只是学到了子弟军的形,并没有学到子弟军的魂、
“黄公公,麻烦你回去禀报陛下一声,江潮此子骄横跋扈,不服皇命,请陛下治罪,另回禀陛下,臣下将率啸林军八千余,前往大名府平叛。请陛下等待臣下的捷报。”
经过几天的整军之后,杨林倒是有了几分信心,虽然,装备并没有从江潮那弄到,但也从其他地方临时征集了一些。
他现在倒是想要急匆匆的去建功立业了。他觉得凭着自己所带的八千子弟军,应该是可以将大名府的反贼给平了的。
虽然,他不屑江潮的练军之法,但也被自己接掌的子弟军的士气军容给惊到。
因此,他倒是对平叛之事,信心十足。他觉得江潮之所以不去平了大名府的平乐军,目的就是想要留着这帮叛贼。养寇自重!
又或者是,有这些叛贼在,陛下就没有心思来理会他江潮。
他现在想的就是尽快将平乐军给平了,然后,再一路将周边的那些叛军也给扫了。最后,将是他来对付江潮之时。
他相信到那时,自己手上这八千兵士,绝对会成为百战之军,甚至可能扩充到数万,或者是数十万之众。
到时再回头来收拾江潮,就不费吹灰之力了。任江潮有秘密火雷,一样也是死路一条。
传旨的公公换了人,他点了点头,带着杨林的奏折就回京都了。
而杨林则起军开拔,准备前往大名府去剿灭平乐军。
对于此事,江潮在杨林准备拔军之时,就已经知道了。他脸上露出一股复杂之色。叹了口气。
并不是他不想给这些兵士们死路,而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以为能够投靠朝庭,肯定能够换得荣华富贵。
可他们难道就没有想到,如今的大赵风雨飘摇,又岂是那么容易让他们荣华富贵。
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将自己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
大名府现在可是有十几万的军队,除了之前逃走的平乐军,还有已经被平乐军收服的梁山军。
他们又岂是那么容易对抗的!江潮如果不是当初耍了些手段,想要将平乐军打败,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有些事,他阻止不了,也是没有办法的,只能是随他去了。
不过,现在江潮面临的则是,该不该去边关,该不该助大赵守住国门。
可他也知道自己去边关的话,绝对会让皇帝跟郑世民在背后阴了。
可不去的话,江潮又担心整个大赵生灵涂汰。他记得前世的历史里,契丹族,甚至是后来的女真族和草原的那些汉子,给华夏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要是真让那些外族进入到大赵来,整个大赵的百姓将陷入到水深火热中。
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之事,将遍布整个外族侵略之地。郑安为了自己的野心,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但江潮实在是做不到。
他曾经当特工时,曾在那些处在战火中的国家待过,那些国家的民众,如同生活在地狱中。
那个时代,还已经是处于文明社会了,像现在这种封建时代。平民百姓的日子过得怕是更加凄惨。
因此,他一直在犹豫着,要不要去边关。最近一段时间,江潮一直在靠山村的城墙上看向远方,眼神里满是忧虑。
“怎么了!有心事吗!”就在这时,江潮身后传来了一个温柔的女声。
说话的正是慕容芷晴,最近江潮一直一个人来到这城墙上,总会找一处没有兵士看守之地,静静的望着远方。
“你来了!”江潮看到慕容芷晴过来,他对她点了点头。
“嗯,我看你最近有心事,就想过来看看……”慕容芷晴对江潮道。
宋宁雪最近在忙着炼铁炼钢的事,正在攻克几个难关,倒是并没有注意到江潮最近的反常。
苏小小每天各个地方都要去查看,她忙得整个人就跟陀螺一样,只有晚上的时候,才能见到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