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就这样一直僵持了近一个星期,谁也没有退缩。
置地公司能否像五年前收购牛奶公司那样,最终大获全胜呢?
所以怡和其实就是拿股民的钱来收购牛奶公司,最后让股民损失惨重。
“但是怡和集团也不是傻子吧,我们这么多的九龙仓的股票兑换置地公司的股票人家肯定会发觉。”
“包伯伯,你是怎么想的呢?”
当然还在观望的人也有不少,这些人就属于比较贪婪一类的了。
“包伯伯,这样做的话我们要使用的资金就太多了。”
不过好景不长,在1972年,牛奶公司惨遭怡和吞并,这也就是香江股市上赫赫有名的置地饮牛奶事件。
“阿荣,看来我们都小瞧了置地公司的股票对大家的吸引力。”
怡和,置地,九龙仓与牛奶公司的历史渊源就是如此。
说完雷蕴荣接着补充道:
这还真是包船王的风格,历史上他收购九龙仓就是这样操作的,直接拿钱砸,一度将九龙仓的股价炒到一百多港币,完全以力服人。
这次,怡和集团为了防止九龙仓落入包船王和雷蕴荣手中,再次故技重施,调用置地公司的股票去换购九龙仓的股票。
所以这天,雷蕴荣和包船王再次坐下来商议对策。
置地公司是香江规模最大的地产公司,储备有数量最多,位置最好的土地,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商业区拥有十多栋大厦,市值和盈利是所有地产公司中绝对的no.1,“香江地王”绝非是空口吹嘘的。
但是同样也有脑子更清醒的选择将股票卖给百胜公司,落袋为安。
“这点钱算什么,既然我们都看中九龙仓应该也都知道九龙仓所蕴含的巨大价值,等收购成功,几倍花费的钱都能赚回来。”
在1972年的时候,怡和因为觑觎牛奶公司的地皮,对其发起了恶意收购,他们当时的收购方式可谓独特,也就是因为当时香江股市法例不健全,让怡和专了空子。
至于信报则是很好地和香江日报来了一波联动,在头版上对这个问题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解答。
“怎么说?”
“既然40块吸引力不够,那就涨到80块,还不行的话就涨到100块,我就不信拿钱砸还不能砸出个控股权。”
不过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奇怪,明知道前面有坑总觉得自己能很好的规避过去。
目前双方通过将近一周的拉锯,百胜公司已经持有超过百分之三十六的九龙仓股份。
听了包船王的分析,雷蕴荣没有说话,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其实我们也不是要去收购置地公司,而是换一种手段来拿下九龙仓!”
“收购置地公司?阿荣你在想什么呢,我们现在收购九龙仓都这么费劲,更何况是置地公司?”
信报从经济的角度上分析,在置地饮牛奶事件中,怡和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牛奶公司,但却在随后的大股灾中置地股价狂跌,怡和公司反而在这个时候回购股票。
第二天,又是一个周一,百胜公司再次宣布,将邀约收购价格提高到了六十块港币每股。
“这就需要我们耍些手段了!”
这样的好处是速战速决,但是花费的资金比较庞大,现在雷蕴荣掌握了这么大的优势,他不想还是这样花费如此大的代价。
所以怡和集团一分钱没花就将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收入囊中。
当时怡和集团以两股市价188块港币的置地股票,收购一股市价135块的牛奶公司股票,以股换股,没有动用任何资金。
“所以只要我们将我们手里的九龙仓股票全部换成置地股票,然后公开邀约收购置地公司,绝对会让他们首尾难相顾。”
这也是香江日报在末尾留下的一个疑问。
但是雷蕴荣明显感觉40块港币收购九龙仓股票的效果越来越差了。
“没错!”
“但是包伯伯,现在怡和不是自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收购机会吗?”
“你是说换股?”
信报也是在最后呼吁,要警惕怡和集团那种割韭菜的行为。
投资者与股民都很喜欢置地的股票,所以怡和在一个月的邀约期内,总共换购到了百分之九十的牛奶公司股票,等到邀约期结束,牛奶公司直接被退市。
在过去的一个星
这两年随着地产重新开始火热起来,再加上置地公司公布的中环重建计划,这也让置地公司的股票让不少人心动。
“包伯伯,你觉得对怡和集团来说,是置地对怡和更重要还是九龙仓?”
“包伯伯,你说我们去收购置地公司怎么样?”
“那肯定是置地公司,如果怡和失去九龙仓也只是伤筋连动骨都算不上,但如果失去置地公司的话等同于拆怡和的根基,凯瑟克家族可能都会发疯。”
对于包船王这个问题,雷蕴荣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