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晚宴下来,大秦与安息的合作交流也在始皇帝和阿尔沙克二世的努力下达成了共识。安息的众多大臣虽有不少反对的人,但在大秦各种条件的诱惑下,安息王还是选择了妥协,秦国给出的价码他根本拒绝不了。
而在另一边,任嚣统兵五万,携带了山地军团三万人以及无数粮草辎重。他们乘坐南海舰队的大船,绕过橡胶岛直接登陆中南半岛,已经开始征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高棉语族。
这个中南半岛最早的强大文明体,又称“孟-高棉语族”。
高棉亦称为吉蔑、阁蔑。统治时期最为强盛的时期曾建立高棉国家。高棉军队拥有数百头战象,他们征服了周边大多数地区。约公元400年,高棉人建立叫作真腊的国家,它在700年前后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最为强盛。
13世纪时,人们逐渐厌倦被迫为神王服劳役,高棉社会开始瓦解。1431年,入侵的暹罗军队强迫高棉人放弃吴哥,因此高棉帝国灭亡。
高棉帝国大体经历了三个时代:扶南王朝、真腊王朝以及因吴哥窑而闻名于世的吴哥王朝。
为类似史料缺乏的古代帝国,划出一条具体的疆域线,是非常困难的事。
事实上,即使华夏这样能够详细记录历史的部族,因为标准问题,历史地图该如何表述,也是件颇有争议的事。
相比之下,在地缘层面,认定一个政权的覆盖范围,会更为的明了。
从这个角度说,高棉人曾经的帝国,核心就是一个“湄公河平原帝国”。
作为中南半岛的母亲河,湄公河流经了高棉语族几乎全部的生活区域,有高棉人的地方一定有湄公河经过。
湄公河左岸是狭长的平原带,属于另一个更大的板块——湄公河中游平原。
这片为山地包裹的碟形台地平原,一般被称之为“呵叻盆地”或者“呵叻高原”。其西部为纵贯暹罗中部的“栋帕耶费山脉”;南为分割暹罗、扶南国的“扁担山脉”。东为澜沧、交趾边境的“长山山脉”;北即为“上寮高原”。
事实上,呵叻盆地的海拔,仅为100-300米,以至于在一般的分色地图上,呈现的也是代表平原地貌的绿色。它之所以也被称之为高原,是因为栋帕耶费山脉之西,是“湄南河平原”,又称“曼谷平原”,以南则是“湄公河下游平原”。
这两个下游冲积平原的平均海拔,仅为二十五米左右。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样一对比,呵叻地区,也就红着脸挤进高原队列了。
湄南河流域,是高棉人的龙兴之地。高棉语族的兴起之地,则是湄公河下游平原。
然而,高棉人却非最早入主湄南河平原的部族。
在其他小部族还困居于北部山林之中时,参与湄南河平原争夺的,主要是高棉人和它的亲缘部族——孟人。
在语言上,孟人和高棉人,被归类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单从这个名称表述,大家也能感受到两者的亲缘关系了。
一般认为,孟-高棉部族的祖先,是在公元前,从彩云之南方向扩散入中南半岛的。与两族同源的,还有华夏境内的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部族。
由于在孔雀半岛东部,发现一些与孟-高棉语族语言同源的部族。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孟高棉语族,可能是发源于孔雀半岛“泰卢固”地区的北部,即海德拉巴一带。
然后再向东扩散至中南半岛,以及华夏的西南部,以至于孟-高棉语族所属的语系,被称之为“南亚语系”。
在高棉人经营湄公河下游平原时,在尹诺瓦底江平原南部,即下缅甸平原,也崛起了不少孟人国家。
不过,孟人内部,并没有能够像高棉人那样,整合成一个强大帝国。孟人最后的衰弱,与缅人的南迁有着直接关系。
公元9世纪中,同样从华夏境内,沿尹诺瓦底江南迁的缅人(汉藏语系),开始崛起于尹诺瓦底江平原北部(上缅甸平原),
并以后世蒲甘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西南部的“蒲甘”城,为中心建立王朝。这个缅人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因此被称之为“蒲甘王朝”。
公元11世纪中,蒲甘王朝沿江向南,征服了下蒲甘的诸孟人政权,同时臣服了边缘高地,如掸邦诸族,第一次完成了m甸的统一。
孟人先发的文明优势,比如佛教x仰、文字,遂就此成为了,缅人进入文明序列的肩膀。可以说,后世在蒲甘占统治地位的缅族,无论是文化还是血统上,都融入了大量的孟族基因。
以至于人们从外貌、服饰上,几乎无法分清两族。在暹罗的历史中,来自蒲甘的缅人王朝,是最大的压力来源。历史上,曾经多次入侵暹罗。
不过,这一压力,在蒲甘完成第一次统一之时,还不会体现出来。一方面因为,缅人还有花许多时间,还整合下暹罗的孟人,以及防备其它高地部族南下。
另一方面,则因为自信能够将帝国范围,延伸到任何一片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