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成被她的说法逗笑了,“话糙理不糙,若在战乱年代,足可当个探子了。”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如果”。
时间很快来到秦牛固定去太/安府进货的日子,他满怀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兴冲冲来到冯三等人驻扎的四通客栈,可迎接他的只有失望:
西迟并未来信,更没像往常那样按时送银子。
跟柜台反复确认后,秦牛心中忽然涌起一点不详的预感,而这种预感一旦发生,便迅速落地生根,挥之不去。
该不会……该不会遇上骗子了吧?
因为接连几个月都有大额入账,上回秦牛也是发了狠,逼着家人们将自己的私房都掏了出来,零七碎八凑了将近四十两,一股脑给了西迟。
若那人真卷钱跑了,他家连明年开春耕种的银子拿不出来!
吓出一身冷汗的秦牛连滚带爬跑去报案不提,一直在监视的冯三等人却在几天后有了重大突破:
西迟出现了!
最先发现的是化身表兄弟,在街头摆摊卖灯笼的两名捕快,又因灯笼到了夜间才能显出好处来,所以他们的摊子就算留到深夜也不突兀。
说学过扎灯笼的那人还真没吹牛皮,虽然多年不上手,可私下练了几回之后便重新熟悉起来,什么画图、搭架、破竹片,十分在行。
因他画的花样好,扎得也结实,销路竟然相当不错。
私底下几个兄弟相互说笑,“万一明儿你真的不在衙门干了,有这门手艺也足以养家糊口了。”
那捕快也跟着笑,“当初爷爷还说我有天分来着,可到底不如穿公服体面,又是朝廷供养,便送我去学武了。”
九月十一这日,两人正帮一位客人挑选灯笼,就见黑影里来了一个披着斗篷的人。
晚间有人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太/安府的九月并不算冷,那人的斗篷虽然不算太厚,可帽兜却大得夸张,将他整张脸都藏得严严实实。
两人都是有经验的捕快了,当时就觉得有猫腻,果不其然,次日一早,那小院隔壁的秀才娘子出门买菜时,就包了一块红头巾。
西迟回来了。
冯三和李啸紧急碰头开了个会,决定保险起见再等几天,看是否有漏网之鱼。
没想到还真叫他们蒙着了:
西迟来到小院后就闭门不出,而经过跟踪观察,李啸等人发现每日负责采买的人出手十分大方,日日鸡鸭鱼肉,很有点聚会庆祝的意思。
三天之后,又有一人来与他们汇合,傍晚时酒菜香气不断翻滚,显然是吃美了。
众捕快当机立断,又请徐子文增援了一队人马,将前后门和整条街都团团围住,直接踹门而入,将共计六名案犯一窝端。
作者有话要说: 人真的要有一技之长啊!你看那蹲点监控的捕快,就算人家没了铁饭碗,还能去卖灯笼!!
第113章 失窃(十)
所有罪犯在被捕前都会沉浸于犯罪所带来的巨大便捷和快感之中, 却很少有人愿意承担后果,所以眼前这一幕几乎每次都会上演。
“就算你们是官差也不能随便抓好人啊!”
“就是,有没有证据?没有的话, 老子可要进京告御状啦!”
“兄弟们聚在一起吃饭也犯法?还有没有天理!”
面对“西迟”等人的狡辩, 经验丰富的衙役们根本不往心里去, 利索地将人一串儿绑了,清点人数、验明身份后都上了麻核桃。
格老子的, 吵吵的头疼。
因为抓捕现场就位于太/安府, 所以这伙人先就近押入本地大牢, 等候提审。
根据搜集上来的路引和身份文书, 徐子文发现这伙人籍贯和前期经历各不相同,是后期因为某种原因凑在一起的。
除了太/安府之外, 他们还在包括大应府在内的其他三座府城停留过相当一段时间, 很有可能也在那里做过诈骗的买卖。倒是云汇府没有记录,要么没来得及去,要么怕自己目标太明显, 所以才想利用毗邻的地形便利“赚钱”。
徐子文立即向那三座府城发出公文,言明情况。至于大应府嘛, 再说吧, 百密终有一疏不是?反正夏涵清那老货早就在调查了,就算他不主动说, 那厮得了信儿也不会无动于衷。
抓了人之后,衙役们当即对那座小院进行了地毯式掘地三尺的搜索和挖掘, 最终在墙角大石榴树下挖出来一口箱子, 里面塞满了大小银锭、碎银和首饰细软,另外还有三张二百两的银票。
还有人想扒拉着细看,临时做个估价什么的, 都被冯三带人拦下了。
李啸拧着眉头,“三爷,您这是什么意思?”
别贼还没捉完就要现场翻脸了吧?
“指纹,”冯三言简意赅道,又用那双死鱼眼直勾勾盯着李啸的一个手下,“别碰。”
虽然不是自家头儿,可冯三气势太强了,那人被他看得浑身发毛,跟被蝎子蛰了似的往后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