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黛进了俞大老爷的书房,叫来了俞筠,三人密谈了半个时辰后,俞大夫人便得知了自己的宝贝闺女不日便要随着秋明良上京一事。
俞大夫人是个以夫为天的柔顺女子,只是在疼爱的女儿的事上,她难得质问了一次俞大老爷。
夫君,那秋明良显然不是什么好归宿,你为何打算默认了他的求亲,让阿黛随他上京?俞大夫人为俞大老爷除下外袍,低声问道,又蹙眉浅浅抱怨,可别是阿黛看上了人家的皮囊,求着你让她得偿所愿罢?
想起女儿自告奋勇说要亲自将秋明良调离杭州府时的肃穆,俞大老爷觉得妻子的猜测或许不会成真,他表面上答应了女儿以身做饵的提议,心里却是另一番打算。
俞大老爷看了一眼妻子依然细腻白皙的脸,轻轻叹了一声,握住了她的手,声线有些沉重,夫人,若是我们有些什么,阿黛祖父那边,总会护着她的。秋明良没拿到确凿证据前不会动阿黛,先以许他婚约稳住他,随他上京安全上也有把握。
俞大夫人一怔,猛然抬起头,手心有些颤抖,花容失色,夫君的意思
俞大老爷搂住她的肩膀,声音低得如同叹息,是我拖累了你,你若想走,如今还来得及,我会给你一封和离书
俞大夫人已扑进了他怀里,揪着他的衣襟不让他说下去,带着哽咽道:夫君!妾身已同夫君做了二十载夫妻,不管后路如何,妾身都陪着夫君一起走。
夫妻相伴二十年来,两人也不是没红过脸,但他一直守着当年的诺言,不曾纳二色,从来只有她一人。他在官场上身不由己陷入泥沼,她也知道一二,早已做好有朝一日被清算的准备。
俞大老爷握紧了妻子瘦削的肩膀,表情动容,缓了一会,沉声道:秋明良那边我也只打算口头应下,庚帖都不会给他。父亲和母亲那边我已去信,他们会为阿黛尽早择一良婿,罪不及出嫁女,你可放心。就是筠儿
俞大夫人已是泪盈于睫,艰难地摇了摇头,筠儿是男儿,避不过的
夫妻俩一时哀静片刻,俞大夫人迟疑地问道:那父亲那边
父亲乃三朝元老,圣上总会看顾他的面子,最多官身不保。
俞大夫人点了点头,想到儿女,忍不住又低低啜泣起来。
俞大老爷抚着她的后背,轻声安慰道:莫哭了,我不过是将最坏的结果说与你听,也不一定会这般。
夫妻间絮语渐消,及至秋明良再度登门俞府时,俞大夫人已是一副落寞又欢喜的模样了。
这次前来俞府,俞大老爷竟也在,秋明良挑了挑眉,目光扫过偷看了他一眼马上就羞红了脸的少女,先随俞大老爷去了外书房。
秋明良执了个子侄礼,温声道:晚辈来杭州府多日,还未曾拜访舅舅,是晚辈失礼了。
俞大老爷看他的目光很和蔼,如同对着极有出息小辈,微笑着道:不怪你,是我公务繁忙,只好让筠儿招待你,可有慢待?
不曾,表弟好客有礼,又饱读诗书,小小年纪便已是举人了,很是让晚辈惭愧。秋明良拱了拱手,仿佛是真的自惭形秽般垂下了眸,掩住了那双浅灰色的瞳孔。
俞大老爷笑着摇了摇头,你这话说出来,可就要让筠儿惭愧了,又有几个儿郎能像外甥这般年轻有为。他打量着面前外型温润的青年,眸中的满意逐渐要溢出来,缓缓道:我听筠儿道你有意同小女议亲?
是晚辈唐突了。青年连忙弯身拱手,一副羞惭的模样。
俞大老爷哈哈笑了两声,扶着他的胳膊,无妨无妨,少年慕艾很正常。他沉吟了片刻,别有深意地道:我倒是十分欣赏你这般有担当的儿郎。
我同你舅母夫妻二人常年离家,家父家母膝下寂寞,小女也该上京替我们长久地承欢二老膝下了。他停顿了片刻,幽幽说道,这便有让她嫁在京城里的意思了。
青年动作几不可见地一顿,接着他抬起来的面上一喜,忙道:舅舅放心,晚辈会将表妹安安全全送到京城。他面上浮了些赧意,入了京,晚辈便知会父母,使人来上门提亲。
俞大老爷笑吟吟地,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又夸了他几句。秋明良也恭恭敬敬的,仿佛已然将他视为未来泰山大人了。
爹爹。两人一来一往相谈正欢,书房门外响起了少女软濡的声音,俞大老爷愣了愣,接着调侃般看了一眼秋明良。
秋明良笑意温和,目光温柔地落在轻移莲步,踏进屋中的少女身上。
少女上身穿着绣了莲花次第绽开的上襦,下束一条芙蓉色纱绢细褶长裙,云髻上仅插了一根蝶恋花步摇,秀美精致的小脸微垂,规矩地没有看他一眼,直接走到了桌案前,将手中的食盒放下。
爹爹,我熬了山药红枣羹,拿来给您尝尝。
俞大老爷似乎有些女大不中留的无奈,却又不忍心苛责疼爱的女儿,只微微瞪了她一眼,打开食盒尝了一口汤羹,便道:正好我同你表哥也谈好了,你替我送他出去罢。
少女倏地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