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书屋

第643章 百姓赖安

+A -A

    他不是不知道怎么说,而是在想应该怎么和自家哥哥说清楚。

    马车里、朱慈燃望着自己面前桌案上的《大明坤舆总图》,不由得在心中喃喃自语。

    “况且,汽车使用的汽油才是国朝能够长久的财源。”

    在朱由检的影响下,不管是百官还是武将,所有人都想大干快干,不想磨磨蹭蹭,因此大明各部花钱也是大手大脚。

    不过,用词和知识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如何实践才是问题所在。

    从朱由校的话中,不难听出他掌握了大量的经济用词和知识。

    他的那些手段,尤其是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手段令人瞠目结舌,很多布置甚至给人一种未雨绸缪,未卜先知的感觉。

    这句话的出现,让身处华盖殿内,坐在朱由校对面的朱由检也陷入了沉思。

    如今朱由检虽然让大明从原来天启元年的二千六百万两岁入,提高到了九千二百万两岁入,也创造了一个只要正常运转,就能不断提高岁入的财政盘子。

    相比较自行车那每年不足五十万两的税银,汽车及其附加产业所能创造的税银简直就是碾压式的。

    “内燃机虽然还遥遥无期,但一旦走了突破,内燃机很快就能化作汽车、摩托车、飞机、轮船、火车……”

    “叔父说的对,寅吃卯粮的法子已经用的差不多了,缩减开支的法子也缩无可缩了。”

    “这一点,从每年的自行车销量也能看出。”

    “一旦国朝能够研究出汽车,那汽车就会一点点的走进百姓的生活中。”

    “重要的不是火车,而是汽车……”朱由检摇头解释起了汽车,而当他说汽车就是私人且不用铁轨的火车时,朱由校立马就充满了好奇。

    “国朝的火车和轮船已经运行多年,但距离回本还是遥遥无期,甚至每年铁路都处于亏损状态。”

    “每斤汽油赚一文,那每辆车就能赚十几文,这笔税银才是长久且可观的。”

    “更重要的是,汽车衍生出来的工作需求比起自行车要多太多。”

    但是,问题也就来了……

    朱由检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将能够威胁大明的国家全部覆灭和瓦解,或者将其拉入地区战争泥潭。

政上也只能进一步扩大编制,进而增加了朝廷的支出。

    “大明三千多万户百姓,只要家家拥有一辆汽车,那就能创造出三亿两的财政收入。”

    “如果内燃机能出现,并且运用在汽车上,那随着研究的深入,大明会因此得到一个庞大的税源。”

    但与之对比,那点增长的分量根本不足以满足朝廷官员们的大手大脚。

    “只是新的财源,到底会以何种方式出现呢……”

    朱由校的声音响起,但它响起的地方不是海上,也不是宁波,而是应天府南京城内的紫禁城华盖殿内。

    而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由校也在询问朱由检这个问题。

    正是在这么多的措施面前,才得以让财政收入实现倍增,可是这也说明,大明在现有环境下可以被挖掘的财政空间已经不多了。

    “相比较使用人力的自行车,使用机械力量,并且能够日行数百里,装载上千斤货物的汽车才是大明百姓衣食无忧后的最大出行工具。”

    “还是那句话,看准新兴产业,创造新的需求。”

    大明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不是靠他,而是靠自家弟弟解决。

    发展工商,改革田税,发行国债,铸造钱币,创造科技……

    朱由校虽然从自家弟弟口中知道了科技和兴新产业的关系,也知道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问题在于他仅仅是知道罢了。

    朱由检用汽车作为兴新产业的代表,大概说了一下汽车一旦出现后,大明将会获得的财源。

    朱由检淡然开口,并意图明显的说出了一些军备院正在研究的东西:

    现在他需要的,是自家弟弟给出自己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

    河中和岭北是好地方,但它们现在提供不了一点财政来支援大明朝。

    “可是这些东西能创造多少财源?”朱由校皱眉开口:

    “也就是一辆汽车的造价,最起码是五十七两,而朝廷若是能创造出每辆十两的利润,那以百姓在灾后的收入来看,一个家庭只需要两年就可以购置汽车。”

    “可是百姓真的愿意买那么贵

    “朝廷养着那么多人,如果没有新的财源,恐怕依旧不能改变财政窘迫的局面。”

    “现在军备院的试验品里一台内燃机预计需要五十两银子,而汽车造价是七两银子。”

    实际上,这是朱由检执政时期留下的弊端。

    自朱由校统治这个国家以来,他越发感受到治国之艰难。

    “我说过,百姓的需求是向上的,在衣食无忧后,他们追求的就是出行和居住。”

    短短的二十四年的时间里,朱由检其实把能做的和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


【1】【2】【3】【4】
如果您喜欢【寂寞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