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书屋

第二百八十九章 面shi小议

+A -A

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红者艳红,未起唇则涎水满口。

    李老师讲到大家口水都出来了,而一边听他说话的吴老师,却敏锐地发现,李老师少讲了一步,少了一步“洗面”的操作。这正所谓言多必失,内行的攻击,往往是最有效的。

    李老师回过头来强调,其实,洗面,也是相当关键的。所谓“洗面”,就是把面团放在水里用力揉搓,再用细网箩过滤,最后留下的一小团黏黏的胶状物就是面筋蛋白,也是我们常说的生面筋。只要活过面,你就一定感受过面筋蛋白的力量——和面时,我们总会感到面团有弹性,而产生这种弹性的物质就是面筋蛋白。

    洗面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分离淀粉和面筋蛋白的过程。面筋蛋白不溶于水,加水揉面后,蛋白分子吸水膨胀,形成有序的空间网状结构,把淀粉分子网罗其中。淀粉颗粒吸水后也有从面筋网络中逃逸、脱离的趋势,只要浸泡足够长的时间,借助水的张力和人的揉搓,就会有大量的淀粉分子逃逸到水里,剩下的面筋蛋白网络就成了“胶状”。

    洗面之后,除去了面筋蛋白,留下的就是一盆淀粉水。过滤后的淀粉水在盆中沉淀后,撇去清水,剩下的就是用来制作面皮的面浆,上锅蒸制就好。做好的面皮色发黄,外表顺滑,看一眼就能想象到面皮在口中顺溜的口感。

    相比较一般的面皮,擀面皮的做法要更复杂一些。除了和面——洗面这个流程之外,擀面皮还多了一步“发酵”的工序。洗面之后,撇去清水,加入酵母粉或碱面发酵,待其表面有泡,味微酸时就差不多了。每个季节所需的发酵时间不同,这需要制作者自己掌握。发酵好的面浆放在锅中炼制,水分蒸发的过程需要快速搅动,以免粘锅,直到除去水分成面团,面团不粘手,色呈半透明状即可。然后像擀面条一样擀开,上锅蒸制。

    冬哥强调,这个擀面皮,是他最喜欢吃的一种面皮,它性格十足,不是米皮那种软糯温柔款的。吃擀面皮,需要一副好牙,因为牙齿要与之搏斗才能体会到擀面皮的筋道、耐嚼。细细一闻,能嗅到发酵的酸味。虽然冬哥不会做,但他对食物的理解水平,相当到位,更何况,表达能力也强于李老师,所以,大家听了,继续咽口水。

    李老师的补充,当然更具体了。

    擀面皮还有一个副产物叫呱呱,椭圆状。制作擀面皮时,发酵好的面团不擀,揉成圆柱状后上锅蒸,出锅后切片就是呱呱。口感非常筋道,一般和擀面皮搭配售卖。

    还有一种烙面皮。如名字所预示的那样,烙面皮就是将擀好的面皮,放入平底锅文火烙熟,一般比擀面皮会薄些。

    通常,凉皮中所发的面筋,有两种。一种是多孔、呈蜂窝状的面筋,汁水极易渗入,吃起来蓬松、有弹性,常拌在蒸面皮之中。这种面筋是蒸出来的。

    另一种面筋质地密,形似鸡肉,吃起来有嚼头,常拌在擀面皮之中。做法是把洗好的面筋蛋白揪成条状,用手指缠绕一下,然后放入锅中煮熟,捞出后撕成条状。

    面筋的存在使得凉皮的口感更丰富。面筋也可与豆芽、黄瓜凉拌,单成一个菜。爱面筋的人,甚至会单点一碗凉拌面筋来吃。

    凉皮本身并无味道,它提供的是口感。其他味觉和视觉享受,要靠调料和配菜。

    调料无外乎油泼辣子、醋、蒜、盐、味精等。

    辣椒油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好的油泼辣子,红润鲜亮,细嗅香气扑鼻醇厚。一碗凉皮摆在面前,能否赏心悦目,让食客食指大动,在我看来,全靠辣椒油。

    就像咖喱有无数种配方和做法一样,油泼辣子的制作,各家都有自己的方子。只一点,调凉皮用的辣椒油,单用油泼辣椒粉,是做不出好味道的。通常都需要加八角、香叶、桂皮、草果、花椒等香料,或是用油直接炸过,然后将略微冷却的热油倒入辣椒面、辣椒片和熟芝麻的混合物;或是和炒过的辣椒一起研磨,再加入熟芝麻,浇上热油。油最好用菜籽油,味淡,冷却后也不易凝固;浇热油时,需不停搅动,以防受热不均导致有的调料面还是生的,有的却已经糊了。

    另外,还有两个小秘诀,可以让油泼辣子更诱人。一是在辣子泼好后静置几分钟,再滴上几滴醋,香味就能立马激发出来。二是可以加点白糖,色泽会更加红润鲜亮。

    南方省份很多凉皮店,都不制作油泼辣子,而是给你一包袋装辣椒油,自个儿浇着吃,体验很差。

    醋水和蒜水,做好了完美融入凉皮,食客没感觉;但做坏了你一吃就知道,这家不行。

    一般店家做醋水,都会稀释一下,讲究的还会用八角、草果、桂皮、香叶等香料熬制香醋。醋不能用太酸的醋,否则会抢风头。

    蒜水也是,蒜捣成蒜泥,加水加少许盐,有时候也会加点糖。蒜水主要起到润滑和增加风味的作用,若有若无的蒜味最好。

    配菜的选择也就几种,豆芽、黄瓜、芹菜都比较常见,也有放紫衣甘蓝和西兰花的,不过我个人认为紫衣甘蓝口感偏硬,西兰花口感粗糙,跟凉皮的口感不搭。

    


【1】【2】【3】【4】
如果您喜欢【寂寞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