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书屋

第二百二十五章 蒙古攻略三之华夏五千年未有变局

+A -A

    因为有条件读书的基本上都是自耕农,最次家里也有几亩田地,靠着自给自足,勉强温饱,还能供家里男丁读书,因为唯有读书,才能发家致富。

    再说铁,四海商行改善了冶铁之法,还要冶钢之法。以前的大明冶铁都是用木炭,成本高不说,铁的质量还差。

    四海商行的四海铁行首先是在京城的西山附近,建了一座钢铁厂,率先开创了用煤炭之火进行冶铁,利用西山煤矿的便利,西厂的钢铁厂产量极高,每年产量就高达一千万斤。仅此一座钢铁厂,就超过了大明以往一年的产量。

    自从四海商行的横空出世,带给大明巨大的冲击,这些冲击有好也有坏,好的一面就是,大明人突然发现各种生活物资突然变得丰富多彩,而且价格低廉,坏的一面,就是这些冲击无不打击着大明这种自耕农经济体系。

    经过锦衣卫的残酷镇压,才将那些激进的破坏分子打压下去,从此民间再无人反对四海商行的存在。

    再加上朱佑樘对民间的钢铁厂完全持开发态度,只需要在工部进行登记注册,按照规定纳税,便许可商人开设钢铁厂。

    每日从大明各地快马传到京城,弹劾四海布行的奏本,都堵塞了四门。大明日报因为此事,更是吵翻了天,天天都要骂四海商行的稿子投递。

    特别是那水银镜,让大明爱美的女人趋之若鹜,还有各种新鲜款式的布匹,更有那据说是从宫中传出的样式新颖的成衣,让大明的美妇少女,欣喜若狂。

    由于这些数据过于庞大,朱佑樘为了计量方便,在斤的后面再次新增了一个计量单位,那就是吨,而且大明原来是十六进制,十六两为一斤,朱佑樘将其该归十两为一斤,一百斤为一吨,所以大明每年的钢铁产量是铁一百万吨每年,钢是一万吨每年。

    最关键的是四海商行年年有着层出不穷的新鲜物件,比如说新式四轮客运马车,货运马车,还有铁轨马车,还有钟表,还有透光极好的窗户琉璃,比铜镜跟清晰的水银镜,还有那清晰计时的钟表。

    整个大明仅凭这叁座钢铁厂,每年的钢铁产量就比以前扩大了十倍,一年的铁产量高达一亿斤,钢产量高达一百万斤。

    特别是那些刚刚温饱有余的自耕农,是冲击最大的,以前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养蚕,种桑麻,还能自己织布,到市面换一些银钱。

    再加上大明日报里

    由此,朱佑樘登基以来,大明的钢铁厂以井喷的方式在大明开建着,每年如此庞大的钢铁涌入市场,导致大明的钢铁价格急剧下降,以前百姓买一把菜刀,需要一百文,现在一把菜刀只需要十文,铁农具的价格也只需要原来的十分之一。

    读书人天天都在骂四海商行乃祸国殃民之商行,弄得大明人民不聊生,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一些被报纸中偏激言论所激化的年轻士子,更是热血上头,竟然也闯四海布行,放火烧布。

    结果四海商行一出现,打击得这些土布丢盔弃甲,因为初步流水线化的织布,价格实在是太过低廉,那些土布完全无人问津。

    以前官盐好点的是那种粗盐,次一些的却是含土的苦盐,特别难吃,而商行的食盐不光便宜,而且比以前的官盐质量还要好,四海商行卖的全都是细盐,不含杂质,因为四海商行改变了制盐之法。

    结果也因为四海商行的出世,让这些读书人的收入来源巨减,读书都有些难以为继。

    这让那些小自耕农日子变得越发艰难。

    对于这些破坏分子,锦衣卫打击起来可不会手软,因为这些四海商行可是皇帝的产业,破坏皇帝产业,岂不是嫌命长?

    这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大明原来民间的黑铁厂,矿场,都纷纷倒闭,实在无力竞争这种实力强大的规模化的大型钢铁厂。

    四海商行的横空出世,打击确实那些自耕农读书人的产业。让那些自耕农的副业备受打击。

    再之,关于新式的钢铁冶炼之法,四行商行也没有藏着掖着,只需要民间的钢铁厂每年交专利费,都可以学习采用。

    新鲜物件层出不穷,无不让大明这些土包子眼花缭乱,趋之若鹜,实在是这些新鲜物件不要太好用。

    不仅如此,王守仁经略的辽东因为在本溪,还有盖州卫都发现了巨大的铁矿山,四海商行又在那里建了两座规模远超西山铁矿的钢铁厂。

后就形成了鲸吞之势,短短几年便遍布整个大明,更是延伸到了大明周边的番邦国。

    总的来说,朱佑樘带给大明的变化那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传统的读书人,看着大明每日一变的态势,那叫一个眼花缭乱,这完全和士大夫他们想着中的文明国度格格不入。

    新式的织布机,突然让大明人发现,大明市面上的布匹变得款式多样,而且价格廉价得令人发指。

    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人最为仇视四海商行,但是四海商行却也给大明带来巨大的利好,比如盐铁,就说食盐,以前大明的官盐,最便宜的时候是一斤叁四文的样子,四海商行的食盐竟然可以卖到一文一斤。


【1】【2】【3】【4】
如果您喜欢【寂寞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